张雪峰被封杀,爱国生意穿帮,信息差的镰刀终于折了
谢歌说事
估计是拍马屁拍在马腿上,一夜之间,张雪峰的多平台账号集体挂上“禁止关注”的标识,网友那句“留给张雪峰的时间不多了”终成现实。这个靠贩卖教育焦虑起家,用爱国话术续命的流量掮客,终究还是在其自己编织的投机网里翻了船。
张雪峰的生意经一直都是双轨并行,一边拿信息差当镰刀,收割文化与经济“双底”家庭的血汗钱;一边扛爱国大旗作遮羞布,承接极端流量续命商业帝国。他深谙底层家庭的升学焦虑,将公开可查的教育数据包装成独家秘籍,把1.7万元的志愿填报服务吹成改变命运的钥匙,3小时含泪卖课2亿的戏码演得比谁都真 。嘴上喊着打破信息壁垒,实则把公共教育资源私有化,用家长的恐慌浇筑自己的商业大厦,这不是升学导师,而是精准拿捏焦虑的收割专家。
更讽刺的是他的“双媚”表演,对权力端,他高调推销高考预测卷蹭教育热点,直到撞上教育部整治红线才慌忙删视频;对大众端,他一口一个“老子”“妈的”,用流氓气包装草根人设,把粗俗当耿直,将嚣张作个性。待到流量见顶,便抛出“枪响捐一个亿”的豪言,把家国大义变成流量赌局。可网友的追问一针见血,“要捐现在捐,为何等枪响?”这种预设前提的空头支票,堪比“国足夺冠就捐钱”的戏言,与其说是爱国,不如说是煽动民粹的投机表演。
张雪峰的崩塌不是偶然。从他“文科都是服务业”的极端言论制造舆论对立,到拿战争话题炒作收割情绪流量,再到用虚假承诺透支公众信任,张雪峰的每一步都在触碰公共生态的底线。教育部专项整治剑指“传播错误观点”,平台联手封禁传递明确信号:靠煽动对立、贩卖焦虑牟利的日子,早就该结束了。那些曾被他的反智迷惑的受众也醒悟了,他所谓的“人生规划”也不过是赚钱话术,标榜的爱国情怀也只是流量道具。
参照同类投机者,比如司马南们的结局,张雪峰的退场早已注定。当他“信息差”的壁垒被官方公益服务打破,爱国表演被公众识穿,这个靠耍小聪明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流量大亨,最终成了自己生意经的牺牲品。公共舆论不是投机者的赌场,收割焦虑的镰刀,迟早会砍在自己手上。
关注“谢歌说事”,看热点新闻事件,给你不一样的视角。
|